Sunday, December 16, 2018

為什麼台灣企業對於創新是這麼的恐懼


為什麼台灣企業對於創新是這麼的恐懼

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會遇到這種狀況,剛要開發一種新產品的時候或者是新技術新概念時,問老闆或問顧客有沒有興趣, 他們第一件事情就是會問市面上有沒有相同的產品(這個技術是否已經成熟已經存在)?當這項產品是首創的時候他們又會對這個產品沒有信心,他們會感覺市面上沒有賣就是沒有市場。反之如果回答市面上已經有這個產品的時候,他們又會質疑我們對於這個已經存在的技術和產品是否有競爭力,要拿什麼跟人家拼。

要拿什麼來跟人家拼最後都還是削價競爭然後再剝削自己的員工,這基本上都是台灣企業一貫的技倆,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如果市面上已經有這樣子的產品和技術那我們怎麼可以說是首創!既然不是首創跟在人家屁股後面又何必須做!也就是說台灣企業對於創新是相當的恐懼,他們不能去信任新的東西或技術可以帶給他們進步與獲利。

創新就是和競爭對手拉開差異化創造不對稱的價值
用一個生活化的例子來說好了:倫敦的珍珠奶 第一間倫敦的珍珠奶茶店並不是台灣人開的,好像是一個羅馬尼亞人來到台灣觀光發現這是一個好東西,便鼓起了勇氣在倫敦的Piccadilly circus創設了第一間的珍珠奶茶店,開店的時候相當誇張排隊要排一個半小時並花上三到五鎊錢(NTD 150~250$以當時的匯率換算)才喝得倒一杯珍珠奶茶,裡面的員工全部是新手完全沒有經驗,做一杯珍珠奶茶七手八腳手忙腳亂, 但客人還是買單。 珍珠奶茶這個東西在倫敦的華人圈我相信早在十年前就有人提議想要開店,只是大家都對產品沒有勇氣對自己沒有信心,等到第一間珍珠奶茶店成功之後又一窩蜂的像蛋塔一樣到處開店。

首創店能夠創造的利潤和名聲是後面跟在後面的人完全無法企及的,首創店他可以避開削價與競爭創造出一個完全的利潤空間,就像是珍珠奶茶台灣三四十塊而在英國可以賣到4,5倍,另外就是名聲,就衝著你是第一間創始店客人就是會買單絡繹不絕的到你這邊光顧,連廣告打都不用打,誰也不會在乎你的企業有什麼不成熟的問題,這種效應是台灣的紅海市場沒辦法想像的。

我再用一個電子產業的反向例子來說,我有一個朋友在賣回收切削油的設備,這時候我才知道原來切割晶圓光是在切割的鋸子和切削油就會產生非常高的成本,這個設備就是幫客人省成本,他們公司還派我朋友這個具有機械背景的工程師來進行業務要向客人解釋設備有多好,哪知道這個電子公司買設備的理由根本不是為了成本考量,就只是只是一個理由其他公司都有買所以我也要買,令人噴飯跟嗤之以鼻的理由三千多萬的設備就這樣買下來,能夠怎麼幫你省錢幫你賺錢他們也不想知道。

反正別人怎麼做我就跟怎麼做這樣最不會失敗,這種觀念原來也不只是存在中小企連大型電子公司也會發生,再來我想聊一聊競爭力,原來很多晶圓廠(像是DRAMLCD、太陽能也算是)企業本身並不是具有很強的競爭核心,成立公司的目的只是看到未來產業可能會往這個方向走,然後就開始集資炒股票,而設備更生產流程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反正設備供應商會教我們怎麼使用,耗材和化學品供應商會教我們怎麼cost down,因此一旦產業發生的變化本身也沒有研發能力等技術核心,市場但發生變動或者是對岸大陸大規模的扶植這項產業遍地的工廠一旦蓋起來就完全沒有競爭力了,而且對岸還有政府補助出口補助,產線又是一條龍可以cost down。連核心關鍵技術都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上而是在設備供應商手上,他們也不可能只做我們一間生意,競爭一旦起來真的真的真的是等死不意外。

中國和台灣大部分的中小企業的創立都是從老東家那邊學徙學技術再自己跳出來,好一點的就是偷走技術,狠一點的連人才都一起挖走,賤一點的連客戶都通通帶走,再加上台灣經濟起飛是靠代工起來的,就是一個勞力密集的產業只是需要資本買機器透過偷來學到的技術就開始生產,產業的自主研發核心是致要的關鍵,那種偷來技術來開工廠的企業那又是否能夠有應變環境變化和新技術的能力。

但如果1個企業主或是主管經理能夠對各項生產的細節能夠有所了解,都是可以幫企業省下相當多的錢。 ERP(企業資源規劃)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等一下透過電子表單的方式,讓各部門能夠透過電腦協調生產,確實一鍵搞定訂單出貨生產會計............這會是一個很夢幻的事情,但事實上我有聽說很多企業花了上百萬元要來建製這個系統,最後的結果是失敗的。等於說一個企業求進步的出發點卻被一些內部或者是系統的因素所打斷。以前我做過工人我知道做工人的心態只要把自己本份的事情做好就行了,老闆交代的事情新增加的任務一定會相當的排斥,如果有一個新技術過來那對於整個生產的流程那會是翻天覆地的改變,我做工人的已經習慣了這個生產的流程,尤其是那種熟練就好盡量不用腦的工作,有新的改變必然是很排斥的,工人如此做老闆的也是一樣,現在賺錢賺爽爽的為什麼要去改變呢?當然如果知道ERP是在幹嘛以及非常清楚自己公司需要什麼樣的資訊統合,其實光靠網路和微軟的office ACCESS + Excel都是可以做到基本的功能,內部員工當大家都已經很熟悉要怎麼操作的時候這時的阻力自然也就少,再花個幾百萬請專業人士來建製ERP也不遲

所以站在企業的立場來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還是會面臨失敗的結果,額外的努力卻還要面臨失敗的風險,自然就會害怕,就像小朋友一樣痛了個一兩次就不敢摸了。但路還是要走問題還是要面對企業還是要成長,小朋友學走路不可能因為摔了一兩次就不敢走路,人和企業也是一樣跨出去才能夠成長。

 現在我們來聊一聊做老闆的如果投入了幾千萬的設備下去,有沒有可能會失敗呢? 如果沒有同行做過同樣的事情來參考當然就會有很高的風險,先不提市場的問題了因為範圍更廣,新的設備機械是否更具有競爭的能力他是否還有其他隱藏的成本?操作人員會變得複雜需要雇用更多的人或是其他維修的潛在因素?放心這個設備廠商的業務會跟你講,只是隱藏成本和潛在因素這個要開口問才問的到答案,我們更容易忽略的是新的東西買過來是否能夠解決問題還是製造問題!1990年之後台灣全國國民普遍都可以感覺得到未來的趨勢電腦的趨勢,因此不管是家庭或者是公司都大量的購買電腦,但是到現在我老闆辦公桌上面的電腦最大的功能就是給他玩接龍,電腦不同的使用可以發揮不同的價值,工廠設備也是一樣,員工也是一樣。

也就是說不管是新技術新設備或者是管理軟體上面的ERP,我們必須很明確的面對企業自己的問題,並用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再思考所謂的管理和策略最終才進行這種設備的開發或是業務的企劃(另一方面解決客人的問題這就是市場!) ,去針對問題進行各方面的思考,我講一個具體的例子,我們公司推出的新技術裡面試需要所謂的反應槽,現在工廠量產的大概是最高可達5公噸的批次產量,但是我們在國外的客人會需要的用量會達到每天200600噸,這光是機械成本就會佔了相當高的問題,反應槽的攪拌又有各種的形式,我自己提出來了自己的方法設備製造商他們都一一否絕了,所以我不得不去思考為什麼我的方法出了什麼樣的問題,所以真正問題的核心在於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攪拌方式可以促進他的混合效率,一定要看到這個問題點才能有辦法在設備成本上面進行改進研發。

我是因為聖誕節快到了剛好看到一台桌上型的麵粉的攪拌器,才知道原來德國的麵粉攪拌器和其他國的一樣就是不一樣,麵粉的攪拌效率和均勻度就是和別人不同,別的牌子就是因為裡面的機械構造不同就會造成攪拌不均勻也就是會造成麵粉發出來的麵包不好吃,等我們公司需要的反應槽到底是需要什麼樣的攪拌方式才會更加的優化,了解之後才能夠在各種廠牌的機械甚至於自己手工做出土製的產品進行調整。又好像滾筒式的洗衣機和亞洲日本的這種直立式洗衣機工作原理就是不一樣了,了解到自己的問題再去尋找可以改進的設備,尤其是面對那種上百上千萬設備

當一個老闆有敏銳的鼻子聞到說要開往什麼方向去進行研發的時候,聽到的反對聲音除了來自於員工內部的反對,外部還有可能會來自於配合的機械廠商供應商,他們有他們的專業是需要參考,但如果一個企業主老闆自己有研發的能力經過反覆的實驗有的時候還可以推翻這些專家的經驗。我個人是建議如果經驗技術在各方面都是創新不成熟的狀況下,不管機械供應商是否贊成,自己都要進行小型的杯盤實驗,要相信自己是成功人士總有自己獨到的直覺但同時還要有科學的實驗精神,而在實驗成功之後再擴大變成一個小型的實驗工廠,等小型實驗工廠試操作都可以量產之後在外包給外包廠商,這時候錢不見得要怕別人賺,核心技術已經掌握在自己手上, 外包給別人一方面就是提醒自己我們的精力主要還是用在賺錢上面不是在搞這些機械,把這些多出來的精力用在做生意上面,而承包商拿了錢就要把事情給我做好,我們可以進行品質上的要求,有問題或者是在拿翹的時候就給我到實驗工場去好好參考。

總結:
企業主不敢進行創新一方面是看不到他所帶來的利潤和效益,再來就是固有的傳統工作模式思考模式僵化固化
核心關鍵技術是公司的命脈,到底應該要掐在誰的手上
新技術新設備它不是玩具,一定要經過實驗室的驗證,加上小型實驗工廠之後才能擴大規模量產,這樣問題在小的時候就可以解決了,員工操作的內部阻力也可以解決, 設備廠商也沒辦法在中間偷斤調倆從中作梗
解決問題到底是解決誰的問題?問題解決下去是變複雜還是變簡單, 越簡單的方法才能越能解決問題與更具有經濟和生產效益。
光是知道市場趨勢而貿然添購設備並不是一件聰明的事情,玩接龍並不能發揮電腦的真正效益
停止思考就會任人宰割,有時候企業內部的主管和員工並不會喜歡自己的老闆很會思考,內部意見的協調妥協往往會造成公司進步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