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11, 2011


為何道德經在西方人眼中較論語更受歡迎
幾個爆笑的討論:1。道德經印刷或出版或翻譯的都要比論語要多
2,孔子像祖父老子像仙人
3,老子不是往西出關了麼
4,因為孔子讓人討厭就是這樣
5,老子小國寡民正對市場經濟胃口
老子體任自然又正對環保分子胃口

第一 ,老子的思想影響康德與尼采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另一個危機分發明人,現今教科書版本為
萊布尼茲版非牛頓版)最初正是根據伏羲黃老的陰陽學說提出了二進制思想。給太極陰陽八卦起了一個西洋名字“辯證法”。由此可見以老子為代表的伏羲黃老學說,才是真正的辯證法之父。
老子所說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完全按照太極圖的正(陽)反(陰)合(中)的三維形式,創立了三段式解讀法。托爾斯泰當年也曾說,自己良好精神狀態的保持應當歸功于閱讀《道德經》。
第二,當時歐洲的文化并不普及,老子思想基本局限于歐洲的學者和文人圈子里,廣大民眾對于老子及其思想仍然不甚了然。真正讓整個歐洲民眾認識老子、了解其思想的契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引發的歐洲文化危機。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長達四年的大戰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前所未有的。

1919年,法國著名文學家羅曼•羅蘭寫信給印度詩人泰戈爾,信中他心情沉重地指出,歐洲文化的弊病已經十分深重,如果不汲取東方文化的精髓,不將東西文化融于一爐,就不足以言自存。也是在這一年,梁啟超到達西歐參觀,當梁啟超向西方友人說起孔子、老子等中國傳統思想時,那些友人聽后都跳了起來,埋怨他“家里有這些寶貝卻藏起來不分給他們,真有些對不起人”。

老子的思想由此在西歐影響廣泛,當時有位名叫魏時珍的中國學生到歐洲留學,發現大學的教授十分熱衷于與他探討中國文化。一位姓陳的中國學生在歐洲旅行時,發現在一所鄉村中學里,老師向學生講授“無為而治”的道理,并盛贊老子學說比孔子學說深奧。當時老子成為歐洲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國人之一,不少家庭都收藏有一本老子的《道德經》。

對于老子的崇拜,在戰敗國德國體現的尤為明顯,戰爭的失敗使德國民眾對西方文化弊病有著更深的切膚之痛。而老子的思想就像一劑清醒劑,直接指出了西方文化的弊病,因此深受德國青年的崇拜,當時一篇文章這樣寫道,“戰前德國青年在山林中散步時懷中大半帶一本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現在的青年人卻帶一本老子的《道德經》。”

幾百年來,《道德經》的西文譯本總數近500種,涉及17種歐洲文字,在譯成外國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發行量上,《圣經》排第一,《道德經》高居第二,由此可見老子及其思想在西方受歡迎的程度。

No comments: